黃精,古代的神仙級食藥兼備品,魏晉起,尤其是道家里頭的修仙人士,要修煉辟谷,更是以吃黃精為主作為能量補充品。《神仙芝草經》云:“黃精寬中益氣,使五臟調良,肌肉充盛,骨髓堅強,其力倍增,多年不老,顏色鮮明,發白更黑,齒落更生。”看看這描述,輕身、駐顏、辟谷,真是成為神仙的必備佳品,所以黃精有一個響亮的名字“仙人余糧”。
唐宋后,尋常百姓也開始吃這黃精,因為除了能強身健體,增強抵抗力外,關鍵是能夠添飽肚子,杜甫就寫過不少采食黃精的詩歌,當時他也是窮困潦倒,冬天沒吃的,只好去挖黃精,“黃精無苗山雪盛,短衣數挽不掩脛”,杜甫很推崇黃精的,寫過“三春濕黃精,一食生毛羽。”,“掃除白發黃精在,君看他時冰雪融。”等。
雪天蒸曬當中的黃精
黃精填飽肚子,這個我深信不疑,因為我有時進山就帶過黃精去吃,果真能頂饑。所以黃精又叫做米脯、救荒草等等。黃精的功效與應用比較多,我認為它主要還是補腎陰、填精髓、養氣血,陰虛虧損它合適,按現代人來說,熬夜,縱欲,極易導致陰虛(陰虛陽虛大家一定要區別開來,陰虛是人體機能,陽虛是人體功能),三四十歲后經常熬夜,就會感覺明顯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亞健康”之一,人體消瘦,臉色蒼白,極易疲勞,免疫力大大下降,時不時就感冒。
當然,亞健康種類多,還有一種就是肥胖,這個就千萬不要吃黃精了,所謂肥胖按中醫來說就是痰濕,脾功能大大弱化,吃下去的東西運化不了,要是再吃黃精,乖乖不得了,越吃越胖。這個我就遇到過,應該是2014年吧,有個江浙一帶的網友買過我黃精,一個月后他告訴我,老婆越來越胖了,吃了一個月黃精長了十來斤,仔細一問才知道他老婆本來很胖,確實也氣血不足,但脾濕有痰(此痰非彼痰),我說那趕緊別吃了。所以后來有網友問黃精是否合適自己吃,我通常會問一個問題:胖不胖,胖就別吃,先把脾調好再說補氣血。
黃精屬于溫性藥,既不燥熱也不寒涼,藥性比較平和,不像人參鹿茸一樣,吃下去就感覺出來,它比較慢的,合適長期服用。所以大家不要相信一些鼓吹黃精如何吃下去立馬就見效。我也看過淘寶上一些賣家描述或買家留言,什么吃了三天或兩天,感覺好棒,甚至壯陽延時都給寫上去,這樣的只怕是刷單的吧。要知道,黃精雖有調理陰虛精虧引起的性功能障礙的作用,但它本身是沒有壯陽功能的,需要搭方子才行。還有什么黃精牡蠣片之類,鼓吹的厲害,但牡蠣什么時候與黃精結合了,沒看到哪本藥典或方子記載,牡蠣是用殼還是用肉?牡蠣安神收汗補陰,何來與壯陽掛鉤了?當然有人說吃生蠔能壯陽,那是把它當食補,意義不大,可以忽略,所以除非另外加藥。
《本草綱目》對黃精的記載是:“黃精受戊己之瀉氣,故為補黃宮之勝品。土者萬物之母,母得其養,則水火既濟,木金交合,而諸邪自去,百病不生矣。補諸虛,止寒熱,填精髓,下三濁。”,補諸虛,止寒熱,填精髓,大家都能理解,但下三濁,估計有些朋友還是第一次聽說,這個三濁,指的是濁氣、濁水、濁物。濁水就是濕濁,濁物就是宿便,下濁水就是去濕氣,這個功效黃精應該缺乏吧?
“黃精味甘,性平,歸脾、肺、腎經,功能補氣養陰,健脾,潤肺,益腎。用于脾胃虛弱,體倦乏力,口干食少,肺虛燥咳,精血不足,須發早白,內熱消渴。”,這是黃精的功效描述,內熱消渴就是糖尿病,黃精確實有降血糖的作用,雖然甘甜,但不是我們說的蔗糖的甜,這個甜味可能是來自其多糖物質或化合物等。須發早白原因若干,需要根據自身體質及緣由對待用于治療白發,黃精及黑芝麻何首烏等針對的是腎陰虛、精血不足引起的白發。
黃精采挖出來后,是需要炮制的,沒有炮制的就是生品,炮制過的叫做制品。有些朋友買生黃精吃或是泡酒,補益效果可以說是沒有的,生品多偏向潤肺,制品才入腎經。生品關鍵是有一些刺激性副作用,尤其是南方的姜形黃精,生品麻嘴辣喉嚨,入口有點甘甜但很快就喉嚨不舒服,我生吃過一次,喉嚨半天時間都不舒服。而且生鮮黃精的粘液對皮膚也有一定的刺激性,會使人感到皮膚搔癢。
因此,傳統藥典認為,黃精必須炮制,沒有炮制或炮制不到位的黃精不合適臨床使用。黃精最早的炮制方法來自南北朝的《雷公炮炙論》:“凡采得,以溪水洗凈后蒸,從巳至子,刀薄切,曝干用。”,從巳至子是14個小時,應該都蒸成紅黑色了,滋味變甜,可以吃了。我們評價黃精的一個標準就是要好吃,不好吃的就不是好黃精,你可以泡水泡酒熬粥甚至直接吃,雖然不是那么甘甜可口,但一定是能入嘴能接受的,至少在各類中草藥中,黃精是相當能接近適宜人的口感的,所以才叫做仙人余糧,仙人吃的東西口感不會差吧!
到唐朝,孫思邈《千金翼方》首次提出黃精要反復蒸曬,曰:“九月末掘取根,揀肥大者去目熟蒸,微暴干又蒸,暴干,食之如蜜,可停。”農歷九月末通常是10月底或11月初,這個時候黃精品質最佳。隨后,比孫思邈小二十多歲的孟詵,首推“九蒸九曝”炮制黃精,其法:“可取甕子,去底,釜上安置,令的所盛黃精,令滿,密蓋,蒸之,令氣溜,即曝之第一遍,蒸之亦如此,九蒸九曝。蒸之,若生則刺人咽喉,曝使干,不爾朽壞。”這個就是黃精九蒸九曬的來源。
后來,基本上,黃精的炮制方法就是按照這個九蒸曬,還有人引入黃酒或蜂蜜或黑豆等敷料一起蒸曬,加黃酒去刺激性效果更快一些,加蜂蜜更甜,加黑豆變色更快。但我們做黃精,都是清蒸,不添加其他輔料,蒸好后可再與其他藥材或輔料制作膏方丸藥。此外還有就是有人在九蒸九曬的基礎上再引入“九露”的說法,就是說黃精還要在晚上曬月亮吸收月光精華,早上還要吸收露水,這個就有點過于牽強了,沒有意義。曬太陽目的是要把黃精曬干,方便它再次吸收蒸汽,當然也有吸取太陽光能,產生某種光合作用之類的講究,但再去吸收月光露水,這就點噱頭了。
黃精的九蒸九曬,除了消除生黃精的刺激性作用外,最大的目的在于增強補中益氣的功效,因為黃精九蒸九曬后其體型、顏色、滋味、氣香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,毫無疑問,這是其內在成分發生的鮮明變化引起的,最明顯的就是其顏色從黃白色變成紅黑色,個頭縮小重量減輕。用現代科學來理解,就是生鮮黃精含有的大量粘液多糖物質在九蒸曬的過程中,大量分解轉化,這種多糖物質經過高溫蒸太陽曬,分解成人體更容易吸收的低聚糖或單糖物質,這種轉化就導致了黃精的藥性轉變,從生品的入肺經到制品的入腎經。
黃精的九蒸曬過程,通常從清洗開始,清洗是個難活,因為黃精很難洗,它不像土豆紅薯這樣圓滾滾的,而是環節相連,曲曲彎彎,呈不規則狀。洗了要蒸,蒸了要曬,如此反復,期間還要挑選,一些干柴的黃精要挑出來,最后就是稱重打包裝箱,做一批下來,通常要兩周左右。九蒸九曬,圖片稍微有點多:
黃精蒸曬過程中,鍋里的水色,有些朋友曾咨詢,需要把鍋里的水重新澆在黃精上,拌勻后等待第二次蒸,但我們蒸出的水色清亮稍微帶點黃色,這樣怎么能與黃精相拌呢?水與黃精一拌,營養成分大大流失,因此黃精蒸曬過程中切忌遇水。
加工好的黃精
九蒸曬黃精,由于需要反復出蒸籠,在竹席上反復曬太陽,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沾上灰塵砂土,黃精本身就不好洗干凈,它是多個節塊連在一起,節塊之間的關節之處不容易洗到,除非掰斷洗,或者就是曬干后再洗,曬干后黃精萎縮,關節處的泥土相對來說就容易掉落。再者黃精蒸蒸后,開始出油黏性大,在外頭曬太陽,如果沾上塵砂,很難發現也很難掉落。要做到百分百無塵砂,個個都干凈(當然95%以上干凈能做到),還真是個問題。如果泡酒或泡茶喝,都沒問題,但直接吃,萬一遇到沙子,則口感相當不舒服。這是黃精這個藥材的一個通病,少量制作,一個個掰開清洗,曬的時候多注意點,還沒有問題,如果一次蒸曬幾百斤,很難絕對干凈。
這個深深嵌入黃精中的砂子,個頭大點容易發現
有朋友提出這個問題,因此今年冬天新制作的一種黃精膏
這種黃精膏并非液態流體狀的膏,而是固形物膏,實際上可理解為就是黃精顆粒或者末粒,含有15%的蜂蜜(實際上蜂蜜要煉,還會揮發一些),之所以用到蜂蜜,目的在于粘合及防腐,純蜂蜜有很好的防腐防氧化作用,而黃精這個東西遇高溫潮濕環境又愛起霉。
這個黃精膏的最大特點就是干凈衛生,最適宜直接吃下去。除了最開始的黃精清洗外,九蒸九曬全程就不再用人手去接觸。這是個新創的炮制加工方法,相對于整塊黃精,這種黃精膏在制作上要更繁瑣一些,從選材(那種又干又柴的黃精就做不了,必須選油潤肥美的黃精)到蒸曬,具體的蒸曬過程就不發圖片了,包括我在朋友圈里也只發布做好的黃精膏的照片,望大家理解,談不上商業秘密或專利這么高大上,算是一個小技巧吧。
給人的感覺很瓷實,事實上確實比較瓷實,需要勺子挖出來
黃精的功效及炮制先談到這里,后續再談談品種品質這些。